Table of Contents
習慣充滿著我們的生活。其中不單單有好的習慣,也有壞的習慣。好的習慣讓我們進步;壞習慣讓我們退步。雖然每個習慣都只帶來微小的改變——甚至不會注意。但是長遠來看,微小改變所能造成的變化非常驚人。如同錢財透過複利加倍,習慣的效果也透過你重複執行的過程中加倍。
習慣的效果真的有那麼大嗎?試想如果你養成每天睡前閱讀 30 分鐘的習慣,每年你可以閱讀 10 本書。10 年後,你會閱讀 100 本書。
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,是改變身份認同
我們常常發現戒除壞習慣和建立好習慣是如此困難。當我們在改變習慣時,我們想要改變的是結果,如一年閱讀 10 本書。要達到這個目標,所以我們要養成每天閱讀 30 分鐘的習慣。維持這個習慣幾天後,就很可能開始覺得麻煩了。
作者告訴我們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,是改變身份的認同。所以一開始的重點不是放在想要達成什麼,而是把重點放在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。例如我們不應該設定一年閱讀 10 本書的目標,而是設定想要成為愛讀書的人。
四個簡單的步驟,讓你建立更好的習慣
習慣形成的過程可分為四個步驟:提示、渴望、回應、獎賞。 例如:
- 提示:你的手機鈴聲響了,有新訊息。
- 渴望:你想要知道訊息內容。
- 回應:你拿起手機讀訊息。
- 獎賞:你滿足了想知道訊息內容的渴望。拿起手機這個動作就跟手機鈴聲連結在一起了。
我們可以利用這四個步驟來建立好習慣的系統。
法則一(提示):讓提示顯而易見
在養成一個習慣時,我們常常無法堅持下去。我們會認為自己沒有自制力。但是其實只是提示不夠清晰,所以我們沒有開始執行這個習慣。作者在書中提及了一些方法讓提示顯而易見。
執行意向的公式將執行習慣的時間與地點確切地做出計畫。當我們確切地做出計畫,就會比較可能去執行。
執行意向公式:我會於(時間),在(地點)進行(行為)。
習慣堆疊公式將想要執行的習慣與目前的習慣綁在一起。這樣一來,目前的習慣就會是想要執行的習慣的提示。
習慣堆疊公式:做完(目前的習慣)之後,我會執行(新的習慣)。
除了這兩個公式之外,最重要的就是環境。例如,我們可以將要讀的書放在床邊。每天晚上一上床就會看到這本書。它就提示我們要閱讀 30 分鐘。
讓環境裡可以觸發好習慣的提示顯而易見。
法則二(渴望):讓習慣有吸引力
當提示出現後,也許我們還是不想執行習慣。所以,我們需要讓習慣有吸引力,讓我們想去執行它。誘惑綑綁讓習慣更有吸引力。它是將想要的行為與需要的行為配對。
習慣堆疊加誘惑綑綁的公式:
做完(目前的習慣)之後,我會執行(我需要的習慣)。
做完(我需要的習慣)之後,我會執行(我想要的習慣)。
法則三(回應):讓行動輕而易舉
當剛開始建立新習慣時,我們可能會因為新習慣太過於困難而無法堅持下去。例如,沒有閱讀習慣的人,一開始就要每天閱讀 30 分鐘,這難度就太高了。執行幾次後,會因為太痛苦而無法持續下去。我們可以一開始設定每天閱讀 5 分鐘。習慣後,再慢慢地增長時間。
精通習慣由重複開始,而非完美。
執行一項習慣的時間長短,不如執行該習慣的次數多寡重要。
我們可以用最小努力原則創造一個讓習慣盡可能容易執行的環境。例如,如果你在閱讀時習慣拿一支筆畫重點,那就應該把筆和書一起放在床頭邊。如果你的筆是放在客廳,當你上床看到書本時,還要再下床去客廳拿筆回來才開始閱讀的話,你可能會懶惰就不閱讀了。
兩分鐘法則:新習慣的開始應該要花不到兩分鐘。
法則四(獎賞):讓獎賞令人滿足
當執行一項習慣後帶來立即的滿足,我們會比較有可能再次地執行它——就算只是小規模的滿足。習慣追蹤可以帶來激勵的效果,因為我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之後,就會努力地延續。
習慣堆疊加習慣追蹤的公式:做完(目前的習慣)之後,我會(追蹤該習慣)。
結語
原子習慣真的是相當好的一本書。我們常常想要建立好的習慣,但是卻執行幾次後就停止了。我們可能會怪罪於自己的自制力,但其實只是目標和方法錯誤。此外,我們也忽視好習慣對我們人生的影響力。藉由書本中提及的方法,我們可以摸索出適合自己的系統,養成好習慣,戒除壞習慣,成就更好的人生。
書本資訊
中文書名 | 原子習慣: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|
原文書名 | Atomic Habits: An Easy & Proven Way to Build Good Habits & Break Bad Ones |
作者 | 詹姆斯・克利爾 (James Clear) |
譯者 | 蔡世偉 |
出版社 | 方智 |
出版日期 | 2019/06/01 |
原文出版日期 | 2018/10/16 |